2018-07-02 10:27: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主办的全球音乐产业峰会近日在京举行,吸引到20多个国家的音乐业界领袖齐聚。大家围绕“China is Now”的主题,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共同勾勒出关于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好未来,希望让世界听见蛰伏已久的大国之声。
海外企业:
致力发现中国本土人才
来自海外的部分嘉宾在发言中都对中国音乐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表示了肯定。如英国独立音乐厂牌Beggars的董事Simon Wheeler赞称:“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前十大的音乐市场了,在其他的国家是看不到这样一个速度的。中国的转型非常快,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目前基础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而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至于这个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来自索尼音乐(香港)的Shawn Paltiel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近年来索尼音乐就一直致力于发现中国本土的音乐人才,力图扶植他们成为国际巨星,并邀请更多中国音乐家去欧美国家演出或发唱片,“这将是中国音乐市场一个很大的机会”。
来自环球音乐的Jon Dworkin也表示:“环球音乐一直采取的都是全球化的运作策略,我们在世界各国都有投资,在中国也一样,用很多投资来促进当地艺术家的发展。现在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专注于开发最佳的中国人才,对他们进行培养和经营,让这些人才成熟之后走出国门,利用我们的全球化平台去和整个世界进行沟通。”
Simon Wheeler则进一步补充说,在如今这样的数字音乐时代,音乐人才除了自身的成长之外,还应注重与粉丝的互动,这才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数字音乐模式使得用户和艺术家之间的紧密关联成为可能。不仅仅是说你在网上发了一首歌,而是能够通过这首歌架起一座桥梁,让听众和音乐人产生深层次的互动。西方世界花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而我相信这一切在中国可以很快地实现,因为中国有很多明星,他们也愿意花时间和粉丝进行沟通。供需双方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一个良性市场的关键,相信未来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能够不断强大起来,更好地促进艺术家和听众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觉得两者之间可以走得更近,也可以建立起长期的互动。”
国内企业:
不再片面强调“走出去”
相较于海外嘉宾更注重于如何引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国内业界反倒更为强调双向交流的重要性。如迷笛演出公司CEO单蔚提出:“如果我们单方面的一味只是想搞输出,肯定效果不会太好,而且渠道也很窄,你可能要花很多钱、克服很多的困难,才能让我们自己的音乐家去到其他的国家发展。我认为更好的办法是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应该互相促进,形成比较完善而且合理的一种机制,这始终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渠道。”他举例说,迷笛每年都会和国外的一些音乐节进行互派乐队合作,迷笛推荐一支国内乐队去参加国外音乐节,对方也会推荐一支本国的乐队来参加迷笛音乐节,这种方式在促进双方互相了解彼此的最新音乐潮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单蔚还提到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头些年中国乐队去海外演出,对方给它的标签都是‘来自中国的某某乐队’,强调的是它附有的中国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但是这几年情况不一样了,因为音乐本身更为全球化了,更加突出的不再是区域性,而是每一个乐队或音乐人自己的艺术个性,所以现在国外主办方给我们的标签就变成了单纯的‘某某乐队或某某音乐人’,后面附一句‘来自中国’。我觉得这个变化说明中国文化正在真正地进入国际平台。大家不再把其他的东西附加在你身上,而只是‘这是一位民谣音乐人,或这是一个摇滚乐队’,代表的是其自身独有的一种艺术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谦对这一观点十分认同:“这个话题在当下中国不断开放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及时,就是说作为一个音乐人或乐队而言,改为思考‘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将如何以个人的身份表达自我、表达艺术’。”
战马时代创始人及CEO刘钊也举例为证,他说战马时代现在不仅会把中国乐队带到国外,如旗下的蒙古族乐队安达组合,大概每年都会在英国做30场左右的巡演且很受欢迎,而且还签了一些国外的音乐人和乐队,代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今后谈到‘走出去’这个概念,我想不应仅从中国视角出发,而应该是一种全球化的社交、国际化的操作。像是我们与国外乐队的这种合作,不一定非要我们的艺人走出去,也已经把中国向世界问好的信息传递出去了。”